扎根教育沃土,绽放青春芳华!教师教育学院坚守《师德铸魂·赛证赋能·园校共育》的教学理念,培养了一批批师范生奔赴基层,用专业与热爱点亮基层孩子的成长之路。他们中,有十年如一日坚守乡镇的“最美教师”,有锐意创新、带动团队发展的“教坛新秀”,更有以艺术与智慧赋能海疆教育的“市级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故事,看他们如何以“师德”为根、以“赛证”为翼、以“园校”为桥,在基层教育的广阔天地中践行育人使命,书写新时代师范生的担当与荣光!
彭彩密,陆河县河城中学教师,初中英语高级教师,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曾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县优秀教师”、“镇优秀班主任”。
一、荣誉成果:深耕不辍,结出教育硕果
受师范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感召,她毕业后便投身汕尾农村教育一线,从教26年,担任班主任20余年。师范教育中“育人为本”的理念,成为她扎根基层的精神底色主持过省市课题多项,科研成果曾获汕尾市首届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并奖国家、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指导的青年教师在班主任技能大赛中斩获市级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多人次获全国、省、市级一、二等奖。秉承着“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乐学,愿学的良好育人氛围,与学生、家长幸福成长。从晨光中的卫生检查到暮色里的作业批改,从课堂教学到心灵关怀,她始终坚守“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的初心,在平凡岗位上践行师范人“服务基础教育”的承诺。
二、教学思想:以生为本,传承师范育人温度
师范教育中“因材施教”的理念,化为她“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在班级管理中,推行“班级公约+自治”模式,让学生从“被管理”变为“主动成长”;面对性格孤僻的学生,通过发掘其绘画特长、搭建展示舞台,让每个生命都被看见。同时,牢记师范人“传帮带”的责任,以“独行快,众行远”为信念,带领青年教师钻研教学、开展课题研究,将师范精神中的协作与奉献传递给更多教育者。
三、教育教事:用初心点亮成长之路
师范教育教会她“教育是心灵的唤醒”。曾有学生沉迷手机,她组织班主任团队研讨出“家校公约+兴趣替代”方案,帮助学生回归课堂;在深圳跟岗学习时,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转化为“班级情绪树洞”实践,让学生在匿名分享与互助中化解矛盾,使班级矛盾发生率下降40%。最难忘的是毕业十年的学生回校,说起当年受引导关心困难同学的经历,如今的他也成为了温暖他人的人——这让她深刻体会到,师范教育赋予她的,不仅是教学能力,更是用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的力量。
从师范生到基层教育者,26年的坚守,是师范精神在乡村沃土上的生长与延续。未来,她仍将带着这份初心,在教育路上继续耕耘,让更多种子绽放光彩。
图 文 :冯颖欣
编 辑 :谢雪霞
责任编辑:余长乐
审 核:陈忠平
上一篇:师德铸魂育桃李,基层绽放教育光 ——教师教育学院优秀毕业师范生风采之三
下一篇:深化校校合作,共筑学前教育法治基石——我校联合开展《学前教育法》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