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x - The Modern HTML template
学校首页 | 站点收藏
  •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师资队伍
    • 大事记
    • 宣传片
  • 党建思政
    • 总支概况
    • 工作动态
    • 史论学习
    • 党务知识
    • 资料下载
  • 教改科研
    • 挂设机构
    • 教改动态
    • 科研动态
    • 成果展示
    • 科普活动
    • 规章制度
    • 资料下载
  • 专业建设
    • 专业动态
    • 学前教育
    • 小学语文
    • 小学数学
    • 小学英语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团学阵地
    • 奖勤助贷
    • 志愿活动
    • 规章制度
    • 资料下载
  • 双高创建
    • 创新强校
    • 专业群建设
    • 师范认证
    • 对口帮扶
    • 社会服务
    • 特色创建
    • 质量评价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 证赛升学
    • 资料下载
    • 联系我们
  • 汕师印记
    • 发展历程
    • 校友风采
    • 校友文苑

汕师印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汕师印记 > 校友风采 > 正文

师德铸魂育桃李,基层绽放教育光——教师教育学院优秀毕业师范生风采之一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6-10   浏览:次

  

 扎根教育沃土,绽放青春芳华!教师教育学院坚守《师德铸魂·赛证赋能·园校共育》的教学理念,培养了一批批师范生奔赴基层,用专业与热爱点亮基层孩子的成长之路。他们中,有十年如一日坚守乡镇的“最美教师”,有锐意创新、带动团队发展的“教坛新秀”,更有以艺术与智慧赋能海疆教育的“市级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故事,看他们如何以“师德”为根、以“赛证”为翼、以“园校”为桥,在基层教育的广阔天地中践行育人使命,书写新时代师范生的担当与荣光!

彭淑齐,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小学名班主任培养对象,汕尾市(2021-2023)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汕尾市“善美”好人。

深耕教育领域多年,彭淑齐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突出的育人成效,先后荣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汕尾市‘善美好人’”等称号。在专业成长道路上,她跻身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2021-2024)小学名班主任培养对象,曾作为广东省王正国名班主任工作室入室学员(2021-2023)、汕尾市王正国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2018-2020)、汕尾市薪火相传少先队名工作室成员(2000-2022)精进提升,(2021-2024)主持汕尾市第二批名班主任工作室,在区域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科研奖项

彭淑齐在教育科研领域深耕不辍,通过课题研究、论文发表与成果评选,形成了“实践探索—理论提炼—成果转化”的完整科研链条,累计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10多项,在省、市报刊发表论文10多篇,获省、市、区级论文(案例)评选奖项20多篇。

(一)课题研究:聚焦实践,多维突破

在课题研究中,彭淑齐紧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言文字规范等核心领域,实现从参与到主持的跨越:

1.主持课题(部分):

主持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专项科研课题《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班本课程研究》(项目编号 BQW2021MBC022),于 2023年12月顺利结题,为小学班本课程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实践范式;主持汕尾市科研课题《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华经典诵读实践研究》(项目编号 2021SSW143),2024年4月结题,推动经典诵读在立德树人中的落地路径研究。

2.参与课题(部分):

作为核心成员(排名第一)参与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城乡结合部初中语文教学中规范语言文字有效途径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 2015YQJK113),2018年8月结题,为城乡结合部语言文字教学提供了有效策略;同样以核心成员(排名第一)身份参与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研国学诵经典,创建特色学校的实践探究》(项目编号 2018YQJK210),2021年6月结题,助力学校打造国学经典教育特色。

(二)论文发表(部分):立足实践,成果外化

多篇论文在省、市重要刊物发表,将教育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

2022年,《诵读中华经典,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发表于《广东教学报》;2019年,《用吟诵教学 <诗经・采薇> 案例及反思》发表于《广东教学报》;2016年,《浅谈如何用 < 弟子规 > 育人》发表于《汕尾教育》,这些论文均聚焦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三)论文(案例)评选(部分):屡获佳绩,层层突破

在各级论文(案例)评选中,成果屡获肯定,展现出从区域到全省的影响力:

1.省级奖项(部分):2025年,带班育人方略《文化育人 幸福成长》获广东省中小学优秀德育科研个人成果一等奖,主题班会《传承优秀家风,共筑美德家园》获广东省中小学优秀德育科研个人成果二等奖;2023 年,论文《五育融合,向美而行——以二十四节气班本课程为例》获广东省中小学优秀德育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

2.市级奖项(部分):2023年,《悦享劳动——以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试种一粒籽> 为例》获汕尾市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评选二等奖;2022 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班本课程实践研究——以 “二十四节气” 为例》获汕尾市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评选二等奖;2013年,《浅谈如何用 < 弟子规 > 育人》《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两篇论文获汕尾市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评选三等奖,形成了持续产出、稳步提升的科研成果轨迹。

二、育人成果

(一)学生竞赛成果丰硕

以中华经典诵读、推普周等活动为实践载体,在语言文字与书法教育领域结出累累硕果。2015-2025年,指导学生在各级赛事中屡创佳绩:

1.省级赛事:在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累计斩获20项奖项,其中2018年第九届赛事中5名学生获奖(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2019年第十届赛事中1名学生获一等奖;在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主办的赛事中累计获奖 124 项,覆盖 “红心向党”“传承经典・筑梦未来” 等多个主题。

2.市级及城区赛事:在汕尾市教育局主办的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累计获奖 113 项,在汕尾市城区教育局主办的中小学硬笔书法比赛中累计获奖 15 项,展现出从区域到全省的阶梯式成长轨迹。

(二)指导能力获多方认可

凭借扎实的指导功底,2015-2025 年累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10 多项,覆盖省、市、区多个层级:

1.省级层面:2020 年在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主办的“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主题书画活动中被授予“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21 年、2023年、2024年连续在该委员会主办的青少年主题书画活动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其中2024年“诚信”主题活动中指导 86名学生获奖,创下单次指导获奖人数新高。

2.市、区层面:2016-2020年连续5年在汕尾市教育局主办的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含城区奖项),2020年斩获汕尾市“善美杯”中小学硬笔书法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23-2024 年连续两年在汕尾市“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形成持续深耕、层层突破的专业成长路径。

三、教学思想

汕尾市彭淑齐名班主任工作室以“教学相长,养正育心”为核心理念,深耕“文化育人”特色路径。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者与践行者,彭淑齐老师将多年研习的中华经典诵读、书法教育等成果融入教育实践——既以传统文化启迪学生智慧,涵养品格;又以此滋养班主任团队的“善美”底色,推动“打造善美班主任群体,形成善美团队名优效应”的目标落地生根。

工作室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自主研修与专家引领相促进”的培养模式,精准激发学员成长内驱力,系统提升综合育人素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工作室始终以“传播共同理想、助力学生筑梦追梦圆梦”为己任,深耕不辍间结出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团队及所在单位已有 6名教师荣获汕尾市“善美好人”荣誉称号,用实践生动印证了“以文化人”与“善美育人”的深度融合成效。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未来,彭淑齐老师将继续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在振兴汕尾教育的征程中持续深耕,让更多学子在文化滋养中夯实成长根基,助力每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教育故事


 (一)初心如磐:做扎根教育的“大先生”

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荣膺“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她始终以“终身学习”为信条深耕教育沃土。2018 至 2020 年,她研磨夯实专业根基;2021年,凭借突出表现入选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小学名班主任培养对象,跻身全省基础教育领域最高端的三年培养序列。同期(2021至 2023年),她既在广东省王正国名班主任工作室中持续精进,又肩负起主持汕尾市第二批(2021至 2024年)名班主任工作室的重任,实现了从“学习者”到“引领者”的跨越。头衔的每一次更迭,都是她对“教书育人”初心的生动注解,更是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情怀同频共振的缩影。

她常说,《礼记·学记》中“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道尽了教育本质——“长善”是立德,“救失”是树人。她深知:教师不能只做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她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嘱托为指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自身言行传递做人做事的道理,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日常,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汕尾教育事业播撒光与热。

(二)文化浸润:让经典与笔墨滋养成长

2007年,彭淑齐开启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之旅。从申报省、市相关课题研究,到将文化精粹融入教育教学,她逐渐形成了“文化育人”的带班特色,而经典诵读与书法教育正是其中最亮眼的双翼。

1.经典诵读润童心

她坚信中华优秀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便把晨读、午读的碎片时间打造成“经典课堂”。稚嫩的童声里,《弟子规》《论语》的哲思、唐诗的意境悄然浸润心灵——学生们不仅爱上了诵读,更主动把经典搬上学校文艺汇演和社区百姓舞台。两次荣获区级经典诵读“指导教师奖”的背后,是她与孩子们用坚持编织的文化纽带,让经典之美在汕尾校园落地生根。

2.笔墨传承塑品格

小学部的学生多来自周边居民和外来务工家庭,每次接到新班级,看到学生书写七扭八歪,她最想解决的就是纠正不良书写习惯,培养学生端正坐姿和规范握笔姿势。面对学生书写潦草的问题,她以书法爱好者的热忱,狠抓坐姿、笔姿,手把手纠正笔画,更把“练字”与“修心”结合:先从书写较好的学生入手,展示其优秀作品供大家学习,定期更新展示内容。

经过一年努力,2位学生获得省级奖项——这是学校办学以来首次有学生获省级荣誉。她常对学生说:“他们可以,你们也一定行。”这句话带动了班里大部分学生积极练字,学生作业书写渐渐工整起来。这份探索从班级走向更广阔的天地。2016年,她推动书法教育在全校(1-9年级)普及,发起公益书法培训班点亮和顺村孩子的笔墨梦,主责建设城区首个“硬笔书法教育基地”(田家炳中学香洲学校)。至2021年7月,“汕尾市硬笔书法教育基地”覆盖超6000人次,该校书法教育从零起步,实现硬笔、毛笔“双轨并行”,指导学生斩获省、市、区各级奖项350余项,更助力学校于2017年12月荣膺“广东省语言文字示范校”,让墨香真正成为校园的成长底色,为汕尾美育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三)善美深耕:让五育之花绽放在实践沃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党员教师,彭淑齐始终铭记肩上的传承之责——她毫无保留地分享育人经验,带动青年教师共同成长,让“善美育人”的理念辐射更广,为汕尾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 2021年8月调任盐町头小学后,她接棒城区第二个“汕尾市硬笔书法教育基地”建设,以市名班主任工作室(2021-2024)为平台,将初心融入课程创新,主导开发的二十四节气项目式校本课程,成为五育融合的生动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诵读+书法教育”深度融合,彭淑齐班主任工作室公众号发布百余条动态,成为展示汕尾育人成果的窗口。2024年“六一”,“童心向党 巧绘四季”二十四节气书画展惊艳亮相,两年实践结晶化作成册作品,让书香沉淀成长印记。

在她推动下,盐町头小学构建“常态+特色”书法教育体系:每年举办两场全校活动,硬笔赛通过班级遴选、现场比拼激发参与热情,优秀作品在节日展出;毛笔赛开放投稿,广纳创作热情。紧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与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行“每周一展评、每月双姿评估、每学期总评价”机制,让“提笔即练字”成为师生共识。同时,她以学校读书节、推普周、节气与节日书法展等特色活动为纽带,将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深度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流程,推动其在课堂教学、校园实践、文化浸润中落地生根,既为汕尾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更以点带面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为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基层活力。

课程的生命力在成果中彰显。书法社团成为育苗摇篮,2023年2月-2025年7月,学生在省、市、区及关工委、硬笔书协赛事中屡创佳绩,累计获奖184项(2023年、2024年连续在汕尾市“笔墨中国”书写大赛中摘得10项、17项荣誉),学校获3个优秀组织奖,彭淑齐个人摘得6项优秀指导教师奖。这一串串成绩,正是“经师与人师相融合”的最佳注脚,更印证了汕尾教育在五育融合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截至目前,盐町头小学的“汕尾市硬笔书法教育基地”覆盖超5000人次,真正成为育人阵地,为汕尾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提供了鲜活样本。

 五、结语:以初心绘就育人蓝图

“当我们握着粉笔时,握的是孩子们的未来;当我们写下板书时,写的是教育者的担当。”彭淑齐的教育故事,是一位基层教师对“立德树人”的生动诠释——从经典诵读的童声到笔墨飘香的课堂,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到五育融合的创新,她始终扎根汕尾这片热土,以行动践行着“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者”的誓言。这份坚守,恰是汕尾师范(现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育人成果的缩影,更激励着更多教育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滋养中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汕尾每一段成长之路,共同书写汕尾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图       文 :冯颖欣

                                                                  编       辑 :谢雪霞

                                                                  责任编辑:余长乐

                                                                  审       核:陈忠平

上一篇:师德铸魂育桃李,基层绽放教育光——教师教育学院优秀毕业师范生风采之二

地址: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文德路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邮编:516600    联系电话:0660-3362144

公众号